谷關七雄-白毛山
這是第一次的野營,沒有奢華的帳篷,卻有最深刻的回憶
交通資訊
開車:
請大家直接GOOGLE定位至【白鹿吊橋】
至白鹿吊橋外停車場,過橋後依指標步行2.7公里即抵達登山口。
機車:
機車較為自由,從東關路二段–>大甲溪馬鞍壩右彎–>順著藍線直達登山口
(直達登山口真的減少很多體力的消耗,但要注意的是,馬鞍壩那邊會有一個保全,不一定每個都會放行機車,如果被阻擋的話還是乖乖走白鹿吊橋上山喔)
更詳細的登山內容請參考:健行筆記 白毛山篇
裡面有登山GPS,是William開始登山後很常用的一個網站,包括遊記,入山申請,交通資訊講解都非常到位。
出發!第一次的旅程
這次的開山夥伴是與我熟識多年的大學好友弘珉,在谷關林務局的他,對山上的環境非常熟悉,登山經驗也非常豐富,是我登山的先驅導師,許多登山的眉眉角角或是裝備的運用,在他的指導下,有非常大的提升!!登山有個伴,未來目標登上百越名人榜!!
其實,谷關七雄幾乎都是以輕裝單攻為主,,但反骨的我們,卻想在白毛山的三角點紮營,我們有心理準備,將贏來的是更艱辛的爬升,與意志力的磨練….。
15KG的靈魂重量
以一個初登山的人來說,增加了十五公斤的步伐,猶如加重靈魂,吞噬著每一刻的意識,必須不時的鼓舞自己:「我能做到,我能做到…。」。
路途的艱辛,美景的回饋
白毛山,身為谷關七雄排行老六,雖然單程僅僅4.9公里,高度落差卻達952公尺,可見陡度完全不輸百岳,甚至好幾處需要攀繩才有辦法通過,對於重裝者格外吃力,需要中高強度的鍛鍊,讓心肺與腿力到達一定程度後,才能來挑戰。輕裝單攻者則容易,僅需有基礎體力即可,途中甚至遇到60歲的老夫婦前來挑戰。
高低海拔巨大的落差,使白毛山林以豐富的植被生態為名,從登山口的亞熱帶植物,到三角點前的灌木叢,分層明顯,整體爬升體驗非常不錯,沿途令人賞心悅目。
由於白毛算相對有名的中級山,所以山友與登山團也相對較多,有時候甚至會稍微塞車,但不至於到人龍的狀態。
較有趣的是,因為重裝上白毛的人真的太少見了,一路上我們只要遇到山友,都會好奇的問:「你們是想縱走到其他山頭嗎?」,我們對望笑了一下:「沒有啦~我們只是想在白毛的三角點紮營而已啦!因為禮拜一還要上班呢…。」可憐的小社畜
到達三角點(即最高點)前百米處,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展望點,為白毛山攻頂前最後的稜線,幾近270度的環景,攙扶兩側木樁扶手上行時,猶如經過台灣版小長城,清晨沒有雲層的話,還能看到照映在山壁上日出金黃光輝,美不勝收。
居所起建
下午4.30抵達三角點,開始最重要的帳篷搭建,老實說,從國中童軍課以後就沒有再搭過帳篷了,本來還想說會不會搭了一個小時還搭不起來,但時代真的在進步,現在的帳篷幾乎都是快拆式的,我們僅花了20分鐘就完成了(覺得自己有點厲害XD),三角點處就一個小空地,目測大概僅能容下三個單人帳,也代表很少人會重裝上來是有原因的!
腹地的土質鬆軟適中,營釘非常好打,一個不小心就打太深了哈哈哈,打的時候很爽,隔天早上起來拔的時候就很痛苦了,以後如果風不大就別打這麼深了.. .😅😅
帳篷三元素,睡墊打底、睡袋鋪上、營燈高掛,白毛山第一排山景飯店在此為您服務!!當搭建好的時候,我終於懂為何這麼多人喜愛野營了,除了達成目標的成就感,或與大自然共舞,更深刻的感覺是:「因為這一切得來不易,使我們更懂得珍惜原本所擁有,更有活著的感覺。」
山頂夜晚的一爐冬火
我隨著夜幕拉下,耗盡體力的我們拿出背包中的泡麵與牛排,準備好好料理一番,生起爐火,一罐小型的高山爐足以應付兩人全程的伙食,山頂的溫度僅10度左右,因為沒有擋風板,在強風的吹拂下,加熱速度慢了許多,我們只能用身體阻擋背後的氣流,但效果欠佳。下山後立馬把擋風板加到必買清單中😂
到高山上不會做菜怎麼辦?別擔心,我們也不是專業的廚師,只要你有基本的煎蛋,煮麵,加熱食物的能力就夠了,還是不會的話先在家裡好好練習!!
我們的菜單:
晚餐:滿漢大餐泡麵,鄉間牛小排,胡椒炒蛋
早餐:麵包加蛋加德式香腸
材料:泡麵*3小包、麵包*1包、蛋*6顆、牛排*1片、香腸*1包、奶油*4塊、水*3L、胡椒鹽巴(少許自備)
需要注意的是食材部分,如果是兩天一夜有保溫袋的情況,帶新鮮的肉上去是可行的,在出發前到全聯購買即可。但如果縱走超過兩天,則以乾燥或醃漬物為主、大原則就是,以攜帶輕便,體積小,保存期限長的材料為主。
「美食是相對,衣食無缺的人忽略了珍惜,你必須缺乏才能享受擁有的樂趣。」
我敢說,今天的泡麵遠比餐廳來得美味。
夜晚的山林格外寧靜,少了城市的喧囂,些微的動作在這裡都被放大,常常聽玩自潛的人說,他們喜歡在深海中的那種寧靜感,去除雜質後的狀態,才能更深切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登山野營亦然,但這次還多加了些許的蟲鳴鳥叫,除了自我的認知外,更覆蓋了地表的氣息。
這裡的夜景可以眺望整個台中市,金黃的路燈如海面映射的餘暉,前方的大屯山則為繚繞其中的大堡礁。
初登筆記✏️
✏️.手套的實用性
這次登山最重要的東西非手套莫屬尤其在攀繩或攀爬較為陡峭的岩壁時,有了手套不但可以避免被刮傷且能更無顧忌的握住身旁的樹幹,在山頂上也有禦寒的效果真的是非常重要且耐用的裝備
✏️.必備輕羽絨
羽絨在登山是神物,有足夠的保暖性,壓縮後體積也可以縮到非常小,在溫度變化極大的環境下,帶著以防失溫
✏️.關於那些腳痛
上山前請務必剪腳指甲,因為在下山時腳趾頭前端一直凸到鞋頭,長時間累積下來會是一種折磨。
鞋子會磨腳踝該怎麼辦? 應急方式就是,貼一圈透氣膠帶在摩擦處,可以減緩途中的疼痛感。
✏️.營釘不要打太深
除非真的在需要穩固的劇烈環境,否則打入適中深度即可,不要往死裡打,試想清晨十度手冷的要命卻還拔不起釘子的情況。
✏️.營帳的背包位置不要太下面
在下山時如果帳篷位於背包太下方,包底容易頂到後方的地板,造成身體意外性前傾,如廣前摔就GG了
最後送大家白毛山頂的Jo Jo 😂😂 祝大家有一個美好的初登之旅喔!!
「初登不須難,但須燃🔥🔥」